能源知识
什么是能源超级盆地?为何建设?如何加快?牛宝体育官方网站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习关心关注的重要领域。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联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张来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李根生共同提出《关于加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建议》,表示要立足我国实际,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探索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
长庆油田,石油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年迈上6500万吨、连续11年蝉联国内第一大油气田,诠释了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宁夏宁东,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全面开工,开创了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企业绿色减碳合作的先河。
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正盛,年产3万吨绿氢、24万吨绿氧的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启动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
从地下到地上,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在习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位于我国中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一幅能源变革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记录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绿色嬗变。一个能源超级盆地的崭新形态,正在此地显现雏形。
根据《关于加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建议》,能源超级盆地具备化石能源储量规模和生产能力大牛宝体育官方网站、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与利用成本低、储气库储能库规模和数量多、规模化碳捕集和地下储存能力强、基础设施和管网系统相对完备等特点,将成为引领能源革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主力军。
能源超级盆地脱胎于超级含油气盆地,既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包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盘资源——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长期面临的资源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潜力巨大,不可忽视。
寻方向——近年来,全球能源领域加速转型,叠加我国践行“双碳”目标,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号角已经吹响。
看问题——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生产和消费区域不匹配的问题,在技术发展上需要有新的思路,探索多种能源的互补耦合,进而实现区域能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种最高效的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地质师,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李国欣一语中的。
在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中,无法找到这样一个能源系统,既满足能源供给安全,又满足能源环境友好,还满足能源价格低廉这3个目标条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表示,能源超级盆地区域内以碳循环为主线,创新性配置形成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能源生产利用、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达到“净零”排放,实现能源安全供给、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已成为可能。
新理念,新路径。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CCS/CCUS”融合发展理念与模式下,能源超级盆地内可以基本实现碳中和,进一步夯实能源生产保供基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在规模化的CCS/CCUS等要素参与下,原本纷繁复杂的地质信息、油气生产数据会更加冗杂,只有通过智能信息化的管理,方能实现盆地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
“能源超级盆地是一个先进、智慧的能源超级系统,在盆地内部就可实现生产、消耗、效率等复杂数据的数字化采集与智慧化管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长庆油田特聘首席专家贾爱林表示。
新时代以来,国内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化石能源低碳化、新能源规模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不断提速,能源综合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能源行业正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聚焦能源强国建设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打造能源超级盆地的需求愈发迫切,也势在必行。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按下了国内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进键”,也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李国欣表示,“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成为能源行业的必答题,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将为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是习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10年来,国内能源领域深刻变革,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持续夯实保供“压舱石”基础,风、光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开放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着眼未来,能源安全新战略将进一步在能源领域落实见效。“能源超级盆地将成为能源行业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能源强国建设的新领域新方向。”邹才能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浩荡奔涌的黄河画了个“几”字弯,把鄂尔多斯盆地这块得天独厚的聚宝盆揽入怀中。
据统计,鄂尔多斯盆地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35.5%。截至2022年年底,盆地内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19%和32%。同时,盆地也是风、光等新能源的富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技术专家周体尧分析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条件最好。
贾爱林同样表示,鄂尔多斯盆地内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二氧化碳源汇匹配优势显著,具备建设成为能源超级盆地的基础。
从地理位置上看,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干道,是西气东输等能源主干线的交会地,也是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区位优势突出。
贾爱林分析,在资源富集这一基础上,鄂尔多斯盆地所具备的经济社会条件对于建设能源超级盆地尤为关键。“鄂尔多斯盆地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1000公里内可辐射到北京、天津、郑州、西安、银川、兰州等大型和超大型城市,地面基础设施条件好,在能源输送与消纳上同样是其他盆地无法比拟的。”
透过能源利用的本质来看,在某种程度上,能源超级盆地是当前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升级版”和“深化版”。油气企业凭借多年深耕油气、加快发展新能源与碳产业等基础,在打造鄂尔多斯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中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看资源底气,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盆地拥有较大的矿权区,具备一定的油气资源基础,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油气勘探开发经验和盆地地质资料。
看硬件条件,中国石油油气产业链完备,拥有完善的油气基础设施和管网系统,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能源领域的人才队伍。
看发展方向,中国石油加快探索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规划到2050年前后,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将达到50%,前景广阔。“在国内未来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内,中国石油是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实践性的企业。”李国欣说。
纵观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从国内第一口油井完钻到成为超级含油气盆地,再到油气产量稳居国内第一位,以长庆油田为代表的国内一众石油企业走过了近百年征程。
大洋彼岸,为了寻求打开页岩气储层的“金钥匙”,西方油气企业历经近两个世纪的探索,沉淀近30年的技术与经验,才迎来了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曙光。
同样,要将能源超级盆地建设这一创造性构想照进现实,不难想象其间必定曲折与荆棘并存、挑战与困难共生。“要将新能源的优势和传统化石能源的接口做一个无缝链接,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具有挑战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徐泉切中肯綮。
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鄂尔多斯盆地,在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过程中依然要迈过重重关卡。
习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能源超级盆地就是立足能源,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打造能源综合开发高效供给的战略基地。
然而,鄂尔多斯盆地的一域,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5个省区,涉及煤炭、化工、油气及管网、电力及电网等能源相关行业和上下游众多企业。
从北美页岩气革命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寻得一些解决思路——1976年,美国能源部就曾联合油公司、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开展了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开采方法研究。
循着这一方向,李国欣认为,我国建设能源超级盆地不能光靠一城一隅一企一行业,而是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去统筹,才能够消除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的现实壁垒,求得技术与政策组合的最优解。
每一次全球能源革命的内核驱动力都无异于社会发展与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其背后代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也不例外。
“化石能源如何实现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如何协同实现能源系统稳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如何加快产业化发展,关键还是靠科技创新,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以及标准化的方案流程,进而推动形成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李国欣表示。
能源超级盆地同样也是一个智慧盆地。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提高能源生产、传输、储存和使用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国能源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徐泉认为,在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过程中,能源企业与高校要大胆尝试应用新技术,通过各项数据结果来找到最适合我国发展能源超级盆地的渠道和规律。
新发展催生新需求,“新盆地”呼唤新人才。与传统能源领域不同,能源超级盆地建设跨越多学科、多领域,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国欣就此指出,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中,既要加强提升专业领域技能,又要注重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人才在能源、环境、经济等多个领域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以适应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经开始了先行探索。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等专项研究院,实现了超前布局跨学科人才培养。“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能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输送持续稳定的后备人才力量。”徐泉表示。
概览鄂尔多斯盆地内5个省区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不难发现,从甘肃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区”,到宁夏坚持以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为核心的“一区、三枢纽、四基地”定位;从陕西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示范区、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到内蒙古规划建成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其中,能源综合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目标与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远景不谋而合。
本文原载于2024年5月17日《中国石油报》01版,原标题为《能源“聚宝盆” “碳”向新未来——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观察与思考》牛宝体育牛宝体育